],认为法先王,顺礼义,党学者,然而不好言,不乐言,则必非诚士也[《荀子·非相篇》,第83页。
且以西方文化的现代化来看,文艺复兴(the Renaissance)之所以称为复兴,就因为它包含着这样两个方面:一方面,现代化并不意味着反传统、抛弃传统,恰恰相反,是要继承传统,而对于西方来说,那就是所谓二希传统———希腊哲学传统与希伯莱宗教传统。在这个意义上,儒家文明的创造性转化,就是儒家文明的现代化。
也正因为如此,我们打造了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这样的文明交流互鉴的国际平台。儒家文明的现代化路径,应当就是张岱年先生所倡导的综合创造。那么,何谓转化?所谓转化,一言以蔽之,最基本的内涵就是现代化。进入 黄玉顺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儒家 儒家文明 现代性 全球化 。进一步说,民族国家这个人类社会的时代特征,其实只是这个时代的面相的一个侧面。
这一点,无论在国内方面,还是国际方面,都可以得到充分的说明,限于时间,这里不予展开。这就是说,现代转化乃是儒家文明传承创新的基本内涵。荀子引子路与孔子的对话说:子路问于孔子曰:‘有人于此,夙兴夜寐,耕耘树艺,手足胼胝,以养其亲,然而无孝之名,何也?孔子曰:‘意者身不敬与?辞不逊与?色不顺与?古之人有言曰:衣与!缪与!不女聊。
祭祀的核心是要敬,祭思敬(《论语·子张》),要真诚,要做到事死如事生,祭礼祖先时就像他们真在那里一样,祭如在,祭神如神在(《论语·八佾》),洋洋乎如在其上,如在其左右。先王之教,因而弗改,所以领天下国家也。孔子的弟子有若把孔子的这一思想作了深刻的理会,他说:其为人也孝悌,而好犯上者,鲜矣!不犯上,而好作乱者,未之有也。(《论语·阳货》)办理丧事,与其把礼仪办得周到详备,宁可过度悲哀。
此五者,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。)其期(远其期,即延长下葬日期),足之日(使出殡的时间充足)。
孝是一个会意字,它的意思是一个小子搀扶着一个长着长长胡须的老人。(同上)君子抓住这个根本,实行的基础建立起来了,人与人之间伦理道德就会产生出来。孝子不匮,永锡(赐也)尔类(属也,家属)。孝道文化是中国特有的,它有着悠久的历史。
还说:凡礼:事生,饰欢也;送死,饰哀也;祭祀,饰敬也。事生,饰始也;送死,饰终也。孔子趋出以语子贡曰:‘乡者,君问丘也,曰子从父命,孝乎?臣从君命,贞乎?三问而丘不对,赐以为何如?子贡曰:‘子从父命,孝矣。父有争子,不行无礼;士有争友,不为不义。
他们不但生育我,抚养我,还疼爱我,照顾我,庇护我。父慈子孝是父子之间相互承担的义务,兄友弟恭是兄弟之间相互承担的义务,朋友之间相互信任是相互之间的义务。
作为为人妻的,要做到夫有礼则柔从听侍,夫无礼则恐惧而自竦也。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。
二、孔子论孝道 孝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。子夏说:事父母,能竭其力(《论语·学而》),事奉父母,要做到尽心竭力。(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)三年之丧既丧身又误事,难以实现。孔子把祭祀作为治理国家的四件大事之一,祭祀宜先也是十分重要的。孔子说:《书》云:‘孝乎惟孝,友於兄弟。所以,孔子认为,如果一个人作到了孝悌,他的人性就得到了很好的改造,他就遵守社会的规范。
传曰:‘从道不从君,从义不从父。据考证,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孝字。
荀子认为,要不但要真诚地、恭敬地事生,还真诚地、恭敬地送死。然后皆有衣衾多少厚薄之数,皆有翣菨(shà jiè,棺材上的装饰物)文章之等,以敬饰之,使生死终始若一;一足以为人愿,是先王之道,忠臣孝子之极也。
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,个体家庭的形成,父系家长制的确立,孝的观念就逐渐形成和发展。荀子还引孔子与子贡的对话,说明儿子对父亲的言行不能绝对的服从,对于不义的行为还要争,对于不义的言行不争就不孝顺,不忠诚。
孔子认为,为人子者不要给父母增加精神负担,为自己担忧。对于父母……敬可能也,安为难;安可能也,卒为难。(《荀子·君道》)这里,荀子把君臣、父子、兄弟、夫妇相互之间的人伦关系做出规定,特别强调为父的要宽惠而有礼。(《孟子·万章上》)孝子所做的最高标准,没有比尊敬父母更重大的;尊敬父母的最高标准,没有比以整个天下来奉养更重大的。
人死后,洗濯、穿好衣装入棺材而不下葬,让孝子守灵三个月后,再下葬。为了尽孝道,邪恶的话不要说,说话要的礼貌,忿恨的言语就不会及于自身。
(《论语·为政》)父母在世时要以礼来事奉他们,父母死后要以礼来安葬他们,安葬以后还要按照礼的祭祀他们,这是孔子就如何孝顺父母的一个最全面的论述。如果死者的儿女违背了礼规定来安葬自己的父母,那就是不孝,这就是葬之以礼。
对父母的尊敬和奉养是孝的基本内容。4.要报答父母养育之恩。
故天子七月,诸侯五月,大夫三月。孟子强调用孝悌来教化百姓,使百姓懂得孝顺父母、尊敬兄长的伦理道德。夫子曰:‘断一树,杀一兽,不以其时,非孝义。仁、义的实质就是孝顺父母,顺从兄长,智、礼和乐三者皆为此两者服务的。
如何事生呢?事生最基本的是奉养,首先要保证父母的吃和穿。《诗经·小雅·蓼(音lù,陆)莪(音é)》:哀哀父母,生我劬(音qú)劳。
还说: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:贵有德,贵贵,贵老,敬长,慈幼。其实,墨家的主张是正确的。
Ⅳ、最后,曾子还在养、敬的基础,提出了安。如果儿子不能成就父业,大伤他父亲的心;如果父亲不慈爱自己的儿子,反而厌恶他;如果为弟不尊敬兄长,为兄的不友爱弟弟。
留言0